创建时间:2015年4月14日 20:39:29 阅读次数:

【中国教育报】深化课改求突破 不唯模式唯高效——记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课改之路

夏庆 石娇

  这是一片点燃生命激情的土地,这是一方激扬青春梦想的学园,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也没有应试题海战术的课堂,这里正在演绎一曲“三段教学”的课改之歌。这里,就是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以下简称为“棠中”)。
  当课堂改革的狂潮席卷神州大地的时候,作为一所建校仅24年的年轻的国家示范性高中,棠中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搏击长空,掀开四川教育崭新的一页。棠中人在名校的光环下独辟蹊径,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强化目标管理、团队打造、质量意识、课程建设、高效课堂为重点,立足新起点,瞄准新高度,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三段教学”。如今,棠中的“三段教学”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名片,更引领着全省乃至全国的课改浪潮。

                        梦在前方 “三段教学”点亮希望
  课改,令太多教育人为其欢喜为其忧,且视为壮举,往往是绝处求生之策。然而在棠中校长刘凯看来,课改既没有这么豪迈,也没有这么悲壮,它只是具备教育常识者的必然选择,只是教育回归“人本”、“学本”的唯一正确道路。
  改革需要创新,但改革绝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改革首先是基于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延续。刘凯接任棠中校长后,继续放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益,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流程,致力于提升师生在课堂上的生命品质。
  现如今,伴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渐渐步入深水区。比较时下流行的各种模式,可以发现,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模式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当然,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模式热”导致模式的满天飞,似乎没有模式就摆明了教学落后,课改仿佛就是搞模式。有人据此提出质疑,而最大的质疑莫过于,模式会限制个性,阻碍艺术,妨碍创造。那么,课堂到底需不需要模式呢?模式能解决课堂业已存在许久的症结吗?
  对此,刘凯校长表示:“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教学有效性是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我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三段教学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课改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必然需要经过一个长久的过程方可见成效;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现行各种课改模式的思考,‘三段教学’的实施已有几年,从最初的喧嚣开始复归沉静。这期间,翻转课堂和慕课又风靡神州大地,同时也在冲击着我们的学校。冷静思考之后,我们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思想下的技术,任何的外力辅助都是次要,其核心始终是围绕课堂的‘教’与‘学’。”
  基于此,棠中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不断思考和探索,以“效益在每一个课时,希望在每一个学生,成功在每一个环节”为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提升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三段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产生了广泛的教育影响。

                        面向未来 优化教学寻共赢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具有基础性、大众性、独特性的特点。因此,课改十多年间,棠中走出“为升学作准备”的工具价值论的泥沼,把“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写入每一堂课,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高中新课改的灵魂,积极打造“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深入实施课程改革,践行“三段教学”。
  “三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三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或合作为基本方式,将公共性教学文本和校本性教学文本结合起来,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进行问题解决活动,不断提升学习品质的教学。“三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等多种学习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段教学”将所有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在“三段教学”中,学生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一个班级里的“代表”,而是有着这样或那样差异的人。实践发现,真正能把学生视为主体的教学要把眼光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而检验教师的学生主体观的最好方式就是他把“学困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而这正是“三段教学”特别强调的。让不同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这也是“三段教学”强调合作、互动、参与的原因。
  “三段教学”强化教师的引导力。“三段教学”聚焦于问题解决上,教师能不能提出问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能用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能在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生成些什么样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三段教学”将教师视为问题的设计者、问题的生成者和问题的整合者。
  当然,教师的引导力不仅在于其生成问题、整合问题的多少和水平,更在于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过程的流动变化,机智地调节指导方式和节奏。
  “三段教学”以多个教学文本为依据。在“三段教学”中,有三个重要的文本,一是教学用书,二是《学与导》,三是《(学科)拓展训练单》。教学用书是教科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这是公共性教学文本。《学与导》和《(学科)拓展训练单》是教师合作共同体开发的主要用于学生学习的校本性教学文本。与公共性的教学文本不同,校本性教学文本要反映学校特点和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一种特殊文本。可见,“三段教学”坚持的是一种“泛教学文本观”,坚守的是“特化”和“实化”的教学文本理念。这是对教学文本单一化和抽象化的一大突破,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三段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的不同在于它首先得生成问题或提出问题。“三段教学”是问题解决活动。其理由有三:第一,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性教学文本《学与导》中的问题可以供学生生成问题作参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很标准,很规范的;第二,“三段教学”重视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尽管没有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中来,但教师将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引进了《学与导》,将教学文本与问题融合在一起了;第三,“三段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超出了《学与导》和《学科拓展训练》的范围。
  “三段教学”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整合起来。“三段教学”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有的理论与实践里,有效教学被限定在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内,而“三段教学”则将有效教学扩充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筹划。同时,“三段教学”还关注各段学习空间的对接,这从其所主张的“问题化”预习得到体现。但是,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而其实质在于将各段的学习空间整合起来。“三段教学”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形态,那就是学习的层次结构。
  “三段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意志以及学习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征。它用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性和独立性来表现。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学校的学习是短暂的,人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而维持终身学习的就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三段教学”的课中这一段,就是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为何学”的问题。
  教育是一种坚守,教育改革更是一种悲壮的坚守。“我们的课改研究历经8年,走到现在,得到了省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尽管课改之前我们做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刘凯校长颇为唏嘘。诚然,要想干成一件事情,特别是干成一件大事,几乎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面对挑战,棠中人只有一个信念:勇敢向上。固然风雨很大,但阳光总在风雨后。8年后的今天,棠中用事实证明,他们当初的坚守没有错!

                        颠覆思维 教师与课改共成长
  伴随着种种争议,十几年来,中国的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不平凡道路。
  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校经常去各地“拜师取经”,但回到家里依然“涛声依旧”;或者照搬过去发现效果不佳,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还有一些学校盲目追求模式,标新立异,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改革的方向。
  “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模式背后的东西。这些课堂模式背后是一个系统的支撑,比如备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对此,刘凯无奈地说。
  在棠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力图从教师这一源头抓起,为课堂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各种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性培训之外,学校一直坚持实施系统的校本培训。
  专家讲授,科学引领
  学校聘请中央教科所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培训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等专家担任学校课改导师。几年来,他们多次深入学校、深入班级、深入课堂,向全校教职工讲解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新课改理念、有效教学操作方法等等,科学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专题讲座,具体指导
  近几年,学校分阶段、分学科请来省、市、县教科所专家、教研员,开展了十多次专题讲座,对全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上的具体指导。
  校长讲解,强化课程领导力
  校长坚持从教育思想、教改形势、教改理念和学校课改发展方向上深入研究,在周日晚上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不断将这些先进思想、理念讲解给大家,强化了课程改革的领导力,率领大家积极投身于“三段教学”的实践。
  干部、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共识
  几年来,凡干部教师去省内外参观学习、讲学讲课,凡课题组、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取得了一定成果,大家都要在全校大会上从不同角度交流:或讲解课改理念,或讲述理论学习感悟,或分析课改发展趋势,或介绍课改先进经验,或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或对学校提出课改建议等等。由此,全校干部教师勤于交流,在相互学习中形成了教改共识,一定坚持搞好“三段教学”。
  集体教研,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学校每个学科教研组保证了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课程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学法教法讨论和教学设计交流等等。教研活动中,有中心发言人,有教师间热烈的研讨和激烈的碰撞。教师们互相学习、研究、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肯定成绩,弥补不足,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通过这些培训,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又势在必行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服务者、评价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开展问题即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成立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细化“三段教学”流程
  学校课堂教学研究中心,根据“三段教学”的要求,开发了“问题综合解决课”、“问题展示解决课”、“自主合作探究课”、“回归复习课”。研究制定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实施“三段教学”的具体流程;按照流程,学导处组织名优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全体教师参与赛课,将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和我们每周随机课堂录像一起,纳入学校网络资源库,请教研组长在全校大会上或学科教研会上进行点评,让全体教师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改进和提高“三段教学”水平。
  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学校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以“三段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研究课题,引领教师人人参与,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例如:“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教学流程探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师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师生互动环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结构化预习和生成问题”、“教师如何有效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如何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等等。近三年来,全校每个教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已有一百多位教师为全校教师作了课改专题讲座或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如此,既让教师展示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又极大地激发了所有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三年来,教师撰写的课改研究论文获各级各类奖项(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及相关学科专业类报刊上发表)600余篇。
                  落实人人过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人人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段教学”伊始,学校就在全校强力推行人人上“合格课”。先从行政干部开始,带头上“合格课”,再就是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上课,然后是各科每个教师上课。依据学校三段教学考核标准,对每个干部、教师的课堂进行评分和评价,还在校园网络上公示。这样,以人人参与,实作、实训促使全体教师进入“三段教学”、研究“三段教学”、改进“三段教学”,教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示范引领,群体共同进步
  “三段教学”推进中,棠中人人先上“合格课”,进而“研究课”,再通过课堂教学竞赛评选出各个学科的“优质示范课”。每周日晚上大会播放视频优质录像课,还有主讲教师说课,也有教研组长、学科主管领导的评课。教师们直观感受获益匪浅,既把握了“三段教学”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又感受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既领悟了“三段教学”精髓,又学到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专家指导,课改再上新台阶
  棠中任何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开放的,可以随时接受任何人的听课、评课、检查、考核。学校还不断邀请课改专家、教研员经常到校听课、评课,提出建议和意见,从教学理论、方法、行为等多方面指导全体教师成长。学校还选拔中青年教师给专家当徒弟,手把手地接受指导,与专家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一起同台上课。教师们受到专家悉心指导,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务实地进行“三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记录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
  棠中每个教师都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记录和自我展示,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教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文本、音像、图片等材料,及时自主收集起来,并进行分析与解释,反映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它表征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经历;它鼓励教师自主管理,学会自我评价;它成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实记录。
  课改就是构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科学规律,共同体验生命成长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狂欢,让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与幸福。棠中实施的“三段教学”恰好具有激发教师“幸福感”的作用,教师们没有显露疲惫之态,而是每一天都洋溢着笑脸,充满着活力,积极地投入到“三段教学”的研究中来。

                        心的呼唤 学生与课改共成长
  导学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一种学习型组织,个人、小组、班级相辅相成、融合互动。棠中积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
  学习小组是课堂学习型组织的主体部分,一般六人一组,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男女强弱组合,每组设小组长一名,组内每个学生担任一个学科的科代表,使学生人人参与、锻炼能力、培养自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一般疑难问题可通过小组内互帮互学解决,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给教师通过小组间或全班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棠中按照“学习型组织”要求,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指导,建立共同愿景,学会团队学习,明确个人责任、组织功能、活动规则,提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更好地提升自己”、“能教会别人自己才算真会”等观念,通过学习小组提升学与教的效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及解决疑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态度、团队意识及“沟通与交流、互助与协作、质疑与思辨”等能力。
  冯蝉老师向我们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讲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时,我先抛出问题“小麦在自然条件下有两个品种,一是高产易染锈病(AAbb),另一是低产抗锈病(aaBB),想要得到高产抗锈病的优良品种(AABB),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都自主探究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可见,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在棠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是建设学生成长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时刻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学校对评价机制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要求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全面评价的原则;量化考核的原则;对子之间、小组成员之间捆绑评价的原则;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与学分、综合素质评价挂钩的原则。
  “三段教学”以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生学习习惯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不但考试成绩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华丽嬗变 开启课改新纪元
  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开展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区域,很多人不敢涉足。棠中以国家示范高中的身份,大胆创新,勇敢变革,也恰恰说明了棠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够硬的底气和对“三段教学”的信心。事实证明,“三段教学”在棠中颇有成效。
  从师生的感受,从专家的视角,从社会的评价,我们从不同侧面对棠中“三段教学”教改,有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认识。
  我们在近几届毕业生离校时所写的“三段教学”感想纪念册中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在棠中的三年作为人生最富梦想、最有收获、最难忘怀的三年;把“三段教学”视为使自己不断超越,变得自信、快乐的源泉,托举起腾飞的梦想。
  课改,使棠中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也进入了快车道。教师迅速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专业能力,满堂灌课堂已完全消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围绕学生生成的问题和教师整合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创建了自主合作、和谐民主的人文课堂。
  近3年,棠中教师在各级论文、成果评选中有575篇论文获奖,在县级以上学术会上作专题报告或交流达30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7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4人,省级一等奖2人,市级一等奖1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
  “三段教学”以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魅力,受到了中央教科所和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也因此,棠中被四川省教育部门确定为“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和“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学校”,被成都市教育部门授予“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引领学校”称号,省内外众多团体前往棠中考察听课的络绎不绝。
  教育是一种信仰,课改更是一种信仰,选择课改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创新。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如此,我们的课改才能开出具有特色、别致、灿烂的花朵。感谢刘凯校长和全体棠中人的倾情付出。就让我们寄愿于棠湖中学的锦绣未来,寄愿于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        (夏庆 石娇)

《中国教育报》(2015您4月8日,第8版)

点击右键下载附件

《中国教育报》(2015您4月8日,第8版)

最后修改时间:2015年4月14日 20:39:29 编辑:张苗